異文化的接觸,主要的媒介便是語言,因此由通曉雙方語言人士所編輯的詞典或文法書,便成為理解異文化過往交流歷史的重要史料。1571年自稱為「Castilla」(干系蠟)的西班牙人抵達馬尼拉後,與自稱為「唐人」的華人展開接觸。這些被西班牙人稱之為「Sangley」的閩南商人,為了能與被他們稱之為佛郎機的「化人」做生意,西班牙人則為了能瞭解中國以及向華人傳教,因此雙方開始學習與編寫對方語言的詞典或文法書,成為今日豐碩的「世界記憶」(Memory of the World)遺產。
為能將這些閩南人透過海洋與西班牙人以及菲律賓人交流歷史的文獻,進行更好的保存與利用,清大人社中心與中研院台史所、台灣歷史博物館合作,展開了一系列的相關史料調查、整理與出版及研究的工作。自107年起在蔣經國基金會的獎助下出版《閩南─西班牙歷史文獻叢刊一》、109年獲曹永和文教基金會補助出版《閩南─西班牙歷史文獻叢刊二》、110年獲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曹永和文教基金會補助出版《閩南─西班牙歷史文獻叢刊三》,計5本書共計7冊。除獲得學術界的諸多肯定外,中外媒體亦相繼採訪報導,近期的成果將在外交部的西班牙文雜誌Taiwan Hoy上刊登。
111年將延續此計畫的宗旨,再繼續將海外有關閩南及西班牙交流的語言歷史文獻進行複製出版工作,目前的規劃為三本書,分別為大英圖書館所藏Vocabulary & Grammar Chin-Chku(漳州詞彙與語法),義大利羅馬安吉利卡圖書館(Biblioteca Angelica)所藏Dictionarium Sino Hispanicum(華語—西班牙語辭典)以及菲律賓聖多瑪斯大學Catecismo Cristiano en Lengua Chinchea(漳州話天主教教理)。
閩南—西班牙歷史文獻叢刊一 閩南—西班牙歷史文獻叢刊二 閩南—西班牙歷史文獻叢刊三